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——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
时间:2024-11-11 来源:古井白酒小镇
减店村
减店村地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边陲古井镇,是被誉为安徽第一镇的古井镇政府所在地,生产全国八大名酒的古井酒厂也坐落在该村,现在的减店村由怀岗、王各、减店三个村合并而成了近6000人的大村。
减店村乡村治理案例
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,下辖13个自然村,1780户7120人。近年来,减店村因地制宜,坚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,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径。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1.6万元,村集体资产及资金累计达1000万元。该村先后荣获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安徽省敬老模范社区”、全市“五星基层党组织”“五星远教站点”等称号。
党建引领,借势东风巧增收
减店村,因水质碱性大,适合酿制碱酒,故又称“碱店”“碱家店”。以古井集团为代表的50余家白酒及配套企业坐落于村内,素有“中华酒谷,贡酒之乡”的美誉。村“两委”紧紧抓住这一区位优势,坚持“支部引导、村级主导、村企联营、共同参与、集体分红”的发展模式,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,先后成立酒糟加工、劳务派遣、建筑施工、服务装卸等4家村办集体企业,解决了该村近85%的劳动力就业问题,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、就近创业。
创新模式,加快发展促提升
为保持减店村良好发展势头,村党委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,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,主动转变酒糟公司、建筑工程队等集体企业传统经营方式,通过注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聘请经济顾问、职业经理人,将他人承租改为自主经营,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创收,仅村建筑公司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。为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,减店村积极盘活村级现有资源,采取房产抵押、投资入股的形式,实现村集体资金再流动,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成果共享,惠及群众显成效
减店村始终坚持“以壮大集体为先,以惠及群众为要”的原则,自2007年以来,为全体村民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,对全村80岁以上老人、60岁以上老党员、五保户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生活津贴;大力发展村级教育,成立教育奖励基金,对优秀教师及大学新生给予物质奖励;村里还牵头成立了戏迷协会、篮球协会、象棋协会和舞蹈腰鼓队,村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。
一业兴带来百业旺,村里累计投资240余万元,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,顺利实现家家用上自来水,户户通上水泥路,条条道路有灯光的“安居梦”。
古井镇减店村的墙绘。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供图
“自从新村建成以后,基础设施样样具备,环境卫生干净整洁,就连我们的大白墙都穿上了‘新衣服’,看上去色彩艳丽、图文并茂,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使人心情愉悦。”村民宋允华说,搬进新村的第一天,她就带着孩子把文化墙看了一遍,不仅有文明新风的内容还有讲述古代德孝故事及传统美德等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教育。墙上的“文化”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,也弘扬了文明新风,汇聚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。
在文化墙的打造上,古井镇按照乡村特色,将传统文化、村规民约、政策宣传、文明风尚等内容统筹分类、科学编排,采用图片、文明标语、屏风等表现手法,把文化墙建设成了受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、文化娱乐墙、美德教育墙,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,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,在寓教于乐中传播文明。
古井镇减店村的墙绘。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供图
一墙一景,一墙一品。近年来,谯城区古井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把“乡村文化振兴”摆在突出位置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,利用农民院墙、文化广场,绘就一幅幅主题鲜明、通俗易懂的文化墙,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文明力量,引领乡风文明,助推乡村振兴。
下一步,古井镇将继续把“乡村文化振兴”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,以文化墙为纽带,将扮靓墙体文化作为美化乡村的点睛之笔,以“小”墙绘撬动人居环境“大”提升,“绘”聚群众精神家园,提升乡村“颜值”,助力和美乡村建设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红色文化中心

- 敬请关注“安徽特色小镇网”微信公众号

- 版权与免责声明:
-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所有媒体稿件和图片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使用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,如中安在线、中国新徽商网等。
- ②本网注明的转载稿件目的在于为网友传递更多信息,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,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-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
-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皖B2-20080023-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208228 2009-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